摘要
美國總統選舉一直以來都吸引著全球的關注,對美國的國內政策和國際關係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每四年舉行一次的事件,引發了全世界的濃厚興趣,人們熱切地關注誰將進入白宮,以及這一變化將如何影響美國和全球的政策。
隨著俄烏衝突的持續、歐洲議會選舉中右翼勢力的崛起,以及川普再次作為候選人回歸,全球的社會局勢在近年來顯得相當動盪。這項研究將從2023年10月,即總統選舉前一年,至2024年6月進行詳細分析。研究共觀察到38,530個協同帳號,佔總社群聲量的15.1%,並檢視了131個戰場上的5,639篇與總統選舉相關的媒體報導。在這些報導中,有139篇(2.46%)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國家媒體有關。
我們在每個月的事件中,觀察了累積協同聲量達到50~60%聲量的事件,在這些事件中可以總結為七個主要的議題:川普的封口費醜聞、是否具有豁免權的判決、拜登的年齡問題、他的家人的刑責、援助烏克蘭以色列的爭議、邊境問題以及墮胎權問題。
在這些事件當中,我們觀察到協同群主要有三個操作的目標,分別是,攻擊美國總統候選人、操作境外議題與操作美國內政。
首先,協同團體針對美國總統候選人在司法案件中的爭議,質疑司法體系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進而影響選民的信任。例如,在封口費案件中,協同團體強調法官延後判刑的決定,質疑這是否是為了讓川普能夠透過上訴來拖延時間。同樣地,在國會暴動的豁免權案件中,最高法院認定川普在任期間享有部分豁免權,協同團體則利用這一點來批評最高法院存在政治偏見,進一步操作選民對司法體系的不信任(5.2%)。
針對候選者在認知方面的爭議,協同團體在美國民眾中附和認為不需要一個記憶差的人擔任總統(3.76%);相反地,在中國民眾中,微博上的協同團體則直接點出美國總統的競爭候選者只有老人與罪犯,呼應中國官媒在報導川普刑事案件時所論述的「老人與罪犯之爭」。甚至提到這兩位候選者皆是為了不讓對方勝選而出來競選,並以此譏諷民主體制(12.75%)。這些行為顯示出協同團體在不同社群中使用不同策略來達到同樣的目標,即削弱對司法體系和候選人的信任,甚至延伸對民主體制的懷疑,從而加劇美國社會的分裂。
協同團體利用烏俄戰爭,操作美國民眾的反戰情緒與對政府援助法案的兩極風向。針對英文受眾,協同團體在支持與反對立場上都以偏激的言論來放大自身觀點,其中11.3%的論述烏克蘭應該被支持援助,而有8.9%的論述指出烏克蘭的腐敗,以及戰爭背後存在著西方國家的利益,進一步激化兩極化。針對中文社群,尤其是在微博上,協同團體的論述中有6.25%散播疑美論,將美國與北約描繪成俄烏戰爭背後的元兇。這種行為顯示出協同團體在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下使用不同策略,但其目標是一致的,即通過激化情緒和挑起矛盾來影響公眾輿論,削弱對政府和國際組織的信任。
在內政問題上,協同團體針對邊境議題、槍枝問題及女性墮胎權等熱點話題進行操作。在邊境法案上,同一個協同團體有8.37%的論述不僅攻擊民主黨在執政期間的失控移民潮,也有將近5.3%批評共和黨為了操作選舉而刻意阻撓法案的通過。他們透過炒作兩端不一致的觀點,加劇美國政黨的對立。
此外,協同團體利用德州移民湧入的情況,強調德州若無視聯邦的憲法,就是對法西斯的呼喚,並指控德州令人髮指的擴張,這樣類似的言論占比高達19.8%,甚至出現內戰的言論。在微博社群上的協同團體的更是有17%的言論炒作德州獨立。中文協同團體與英文協同團體的行為皆是利用內政問題來炒作政府與聯邦間的對立,不僅是在挑戰美國的體制,更是意圖分裂整個美國社會。
而在墮胎權事件中,協同團體有4.5%的論述將討論風向引導至對司法體系的質疑,攻擊法院的判決,認為其不應影響女性的權利。此外,同一協同團體(twitter@10946)也參與了與川普相關的刑事案件爭議,這表明協同團體刻意操作民眾對司法體系的不信任,從而加劇美國的反政府情緒。
從協同團體的整體操作來看,他們的目標是讓選民對候選者感到失望和不信任,並刻意放大兩黨的政治爭議,試圖極化美國民主社會。在國內議題上,他們通過炒作司法案件、邊境問題、槍枝問題及女性墮胎權等熱點話題,來激化對司法體系和政府的質疑,煽動反政府情緒。在境外議題上,他們則將西方國家描繪成戰亂的真兇,目的是分化民主社會,讓選民對民主感到疲憊和失望。協同團體在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下使用不同策略,但其目標是一致的,即通過激化情緒和挑起矛盾來削弱對政府和國際組織的信任,進而分裂美國社會。
在整個事件中,有四個最具代表性的協同團體,這幾個協同團體在每個月的事件中都不斷的出現。而這些協同團體除了參與上述的事件外,也涉足國外的政治活動。例如,Twitter…